单纯的来看, 甲午海战的失败确实跟颐和园没有什么关系,毕竟颐和园只是一个皇家园林,能跟一场国家战争的成与败有什么关系。但仔细分析一下颐和园修建的时间和修建的资金,甲午海战的失败跟颐和园必然是有一定联系的,下面就我个人的看法来描述一下这个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号,也是当时整个日本舰队最快最先进的一艘军舰)
1885年清政府调整了国防战略,确定了以海军建设为先、以防御日本为主的战略指导,但是在此后至甲午战争爆发的十多年中,清政府并没有始终如一地进一步加强对海军的建设,相反地是,在中日两国关系已经进一步恶化的过程中,由于封建政治势力的强力干预,使得北洋水师的建设止步不前。而一海之隔的日本则是从天皇开始节衣缩食,举国上下为加强海军的建设而筹集军费,可在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之后,清政府就一步一步的减少对海军的投资,仅仅在1890年添置了国产岸防铁甲舰“平远”号,从福建水师那里调入了鱼雷艇“福龙”号。
(北洋舰队福龙号鱼雷艇)
1891年,清政府又根据户部的意见,下令停购外洋军火船炮两年,这也是甲午海战北洋舰队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本身北洋舰队的各大主力战舰就是依靠国外进口,且在北洋水师成军后,近代中国海军的第一大主力舰队却未曾增添一船一炮,就连北洋水师曾计划为主要战舰添配18门120毫米和更换3门105毫米炮,共需要用银60多万两的军费都难以筹措。
那么这些原本该用于北洋水师建设的海军经费去了哪呢?这不得不就要跟颐和园联系在一起,而甲午海战北洋舰队的惨败也自然而然跟颐和园这个花巨资修建的皇家园林所挂钩。
(威海卫保卫战中自爆沉没于港内的北洋水师定远级铁甲舰——旗舰定远号)
关于北洋水师的海军经费问题,截止到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所有的海防建设包括购买军舰、组建海军的经费,总计约为3500两白银,仅仅占了同期清政府财政开支的2%,远低于同期全国陆军的军费开支。但即便是如此,海防经费仍然被大量挪用。据资料记载,1888年光绪皇帝大婚用去白银约500万两,此后又挪用了大量海军经费用于西太后慈禧修建颐和园和重建京城三海公园的建设工程。从1891年至1895年,为了三海的修建和慈禧太后的庆寿工程,又从海军衙门挪借了白银141.5万两,在1885年至1895年期间,整个三海工程共计挪借海军衙门经费437万两。
至于颐和园工程究竟耗费了多少白银,目前尚难考证清楚。早先是在清末梁启超等人揭露,海军初兴颐和园工程大起,海军衙门所用于修建颐和园工程的费用大约为2000万至3000万两之间。当然,这些数据仅仅是清末时期所揭露了,根据目前的网上资料记载,整个颐和园工程所用白银约为1200万两左右。
慈禧太后为了修建颐和园,过着奢侈豪逸的腐朽生活,大肆的挪借海军经费,也促使了北洋舰队成军后就未再有增添船炮,改善装备。那么1200多万两白银对于北洋舰队来说代表了什么,倘若是订购新的海军舰艇,能订购像“定远、镇远、济远”号各三艘,共计九艘(三艘合价400多万余两白银),此外在颐和园正式修建之前,慈禧还从海军经费中挪取了400多万两白银去重修“三海”工程,这笔款又可以再购买三艘大型军舰,与此同时整个北洋舰队的实力就会大幅度提高。
(日本“桥立号”装备的320毫米主炮巨炮,似乎正随时随刻的瞄准着北洋舰队,但清廷的统治者仍然在昏睡中。)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1894年11月7日,清政府更是为慈禧举办了极尽奢华的“万寿庆典”。一面是歌舞升平,另一面是前线告急。这样腐朽落后的朝廷统筹战争全局,北洋舰队怎能不败,整个甲午海战的惨败又怎能不与颐和园的修建脱离干系?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3 今日经济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